第四百二十五章 述职

孤君道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无错小说网 www.wucuo.org,最快更新大明宗室最新章节!

    山东齐王府,承天大殿。

    炎炎夏日中,承天殿顶端喷着水泉,殿内一片清凉。

    大殿走廊前,水花淅淅沥沥垂落,如同一道水晶帘幕。

    卢象升一袭大红金织常服,头戴乌纱软翅,玉带虚扎,挂着宝剑、缀玉和腰牌。身后葛麟一袭青衫儒袍,头戴网巾,绑着四方翡翠连成串的抹额,虽然整理了一番仪容,但给人的印象还是极为的突兀,可以理解为文质彬彬打扮的李逵。

    殿中时有时无的议论声停息,曹化淳抱着拂尘出来,现在他左耳也打着耳钉,缀饰一颗璀璨金刚石,缓步出殿:“诏,台湾知府卢象升入殿觐见~”

    声音一如既往拉的很柔长,笑吟吟看着卢象升。

    “臣卢象升,接诏。”

    拱手,卢象升接过葛麟端着的木盘,上面装满了台湾积累下来的资料,跟着曹化淳入殿。

    殿中,侍从司一个个盛装,罗列盘坐在两侧,对着卢象升点头做笑。袁枢更是拱拱手,两个人很久以前就是户部四大主事。又是同年而生,兴趣爱好相仿,私交也不错。

    起码,两个人关系是最好的,另外两个杨嗣昌、李春烨都是岁数很大的进士,资历却不算多深,潜力也比不上卢象升,背景不如袁枢,彼此关系并不好。

    三十六层台阶上,朱弘昭头发散披,穿着黑底白边红纹宽松外袍,手里握着一枚七寸长玉如意。

    “臣卢象升拜见君父,君父万寿。”

    “免礼,坐。”

    两名内侍搬了小桌案,垫子放到台阶下,卢象升坦然入座,抖抖袖子坐的端正。

    曹化淳端着木盘趋步上阶,摆在朱弘昭面前,朱弘昭拿起总结性的折子《台湾施政抚慰诸夷总疏》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看完后缓缓点头,问:“台湾方面进展是令朕满意的,台湾一府之地新建,甘蔗产业获利丰厚,不下于杭州茶税。然,土夷放肆,屡有添乱,为何台湾方面不慑服诸夷?”

    “回君父,台湾发展进度总体看来是不错的,然而台湾地广远超苏杭,气候天成,土壤肥沃,水稻可一年三熟,三年发展堪比杭州茶税不足为奇。巡抚成靖之有言,说是台湾一代人后足以设省而治。此言,臣深表赞同。至于台湾诸夷,朝廷接连用兵,臣等不敢恣意挑起战事。况且,台湾多山,茂林密布。土夷避入山林,急切难除。再者,土夷久慕天朝,又是闽粤渡海遗民,虽有小恙却无伤大节。因故,臣等以抚慰为主,以贸易、教化为手段,结其心,知其底。两代人后,台湾自当平靖,再无土汉之疏。”

    缓缓点头,朱弘昭笑着说:“难,台湾有司这番心思难呀。卢卿久在台湾,还不知此时各处。不论文武,都巴不得打仗。成靖之不好战,甚难。”

    这是感叹,西北看着一团乱麻,说白了还是各处想打仗,故意刺激土司及诸部。他也没心思去管,彼此装备是时代性的差距,打来打去朝廷吃不了多少亏。

    戚继光的军队为什么能打出那么悬殊的战损比?戚继光是天才,戚家军军纪森严是表面原因,根子上的原因还是戚继光所部的军队装备,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,战术也领先一个时代,吊打冷兵器的倭寇,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在复社那里,卢象升已经领教过了,苦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好战,各处都有着一种浮躁。有着军队一系列胜利、一系列开疆扩土带来的自信心膨胀。

    他去台湾时,当时各处的精气神远远不如万历三大征时,也不如现在,当时的朝野各处弥漫着一种黄昏老鸦哀啼的悲观情绪。

    现在,可以说是枯木逢春,焕发着勃勃生机以及躁动。

    国民心气升腾,到处都充斥着希望。

    以前在京师时,京中士子好骑术、弓术和剑术,江南却没有因为辽东战事引发的警惕,好武风气远远比不上北方京中士子。

    现在复社的表现,实在是有些过分。说的严重了,扣个聚众谋反的帽子不足为奇。但这个帽子不好扣,士子总以为自己是游离在律法之外的,而且很多人对这种看法还是持认可心态。

    如西北战事一样,复社搞起来的事情,朱弘昭也不在意。复社再强,失去背后老一辈的支持,也是空中楼阁。复社闹,在他看来和家里小崽子闹着要好处没区别。等闹腾的差不多,过去该打板子的打板子,该给糖的给糖。

    随后朱弘昭又询问了台湾所需移民问题、产业发展计划,台湾至关重要,起码地理环境和气候太好了,一代人的功夫足以发展成一个钱袋子。

    卢象升一一作答,都有腹稿。

    “卢卿之后,谁可继任台湾知府?”

    卢象升想了想,回答:“臣说不来,台湾需要的是心胸开阔,知兵事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宣大巡按杨嗣昌,此人卢卿是知晓的,可成?”

    杨嗣昌这个人,朱弘昭看来还是有用的,起码是个有能力,也有志气的人。

    “回君父,杨嗣昌理政过急,不适合台湾建设发展。”

    卢象升考虑良久才开口,继续补充道:“臣与杨嗣昌良久未见,也不知其人此时如何。但有成巡抚坐镇,想来也是无碍的。”

    “台湾之发展规划,乃是成靖之与卢卿制定,这计划朕看着行。台湾需要的是萧规曹随的曹参,不是萧何。卢卿有何人选,或成靖之有何人选,无需顾虑,尽数言之。”

    扭头看一眼列坐在两侧的游士任,卢象升道:“臣心中并无人选,成巡抚属意游侍从。”

    游士任懂兵,年纪够大屡经沉浮,心性也够沉稳。

    朱弘昭想到游士任另一个身份,扭头看向游士任:“游卿,可愿担此大任?”

    “臣唯君命是从。”

    游士任拱手,俯首,心里发苦,他这个老师可真会照顾人。

    点头一笑,这人倒是坦然,朱弘昭道:“既如此,游卿以侍从下放兼领台湾巡抚。卢卿入侍从司,补齐侍从司三十六人。另,侍从司整体品级单薄,加侍中一级,从四品。司正与左右领班同正四品。”

    都是早有的计划,朱弘昭补满既定人数后,就颁发了,具体细则另会通知。

    起身,朱弘昭示意一名亲随小宦官端起台湾资料,对殿中道:“今日诸卿提携一番卢卿,明日启程南下。具体卢卿叙功事宜,袁卿负责署理妥当。”

    “恭送君父。”

    侍从司齐齐起身,拱手俯身。

    朱弘昭离去,袁枢走过来抓起卢象升双手笑道:“早盼着建斗兄,这回总算是回来了。不过,建斗黑了呀。”

    卢象升还想着保举葛麟的事情,面露笑容点头,他本质上是一个含蓄的人,话不多。

    袁枢拉着卢象升到余煌面前做介绍:“建斗,这位是状元公余煌,与建斗一同被人称作一鸣惊人的杭州余煌。”

    “君父有言,忠孝文武四全之才常州卢象升,今日一见,果真不虚!”

    余煌笑着拱手,上下打量卢象升,啧啧称奇,与袁枢一起又介绍其他人。

    卢象升忍不住说了保举之事,袁枢笑着:“此乃小事,侍从司人人都有举荐贤才之责任与萌官子弟之待遇。喊上这位葛麟,我等先掌掌眼,明日驾前传见,也就顺当了。”

    袁枢就是萌官出身,有举人功名却避嫌不能参加会试,也没法子,谁让他老子袁可立威望名声太大?他考中进士,考个三甲丢人,考个一甲二甲又会被人诽谤,就一直等。历来朝中大员子弟,都是这种待遇。老一辈在朝时,你就在家蹲着去吧。

    所以官场权力传递是师徒为枢纽,父子之间隔着一个徒弟。

    齐王府假山上,移植的竹木稀疏,如同梯田的假山上一排排一叠叠的繁花。台阶两边栽植苜蓿,开着紫色繁星一样的小花。

    一座凉亭下,朱弘昭端着紫砂壶把玩,曹化淳在一旁铜钵里生火,笑道:“主子爷,卢侍从送的这礼物,也算是绝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他父亲做的,生子教导有功啊,听说脾气挺冲,还不到五十岁在家里屈才了,你稍后给御史台传个话,给他父亲找个六七品的位置先试试。”

    朱弘昭笑着说完,将造型寻常的紫砂壶递给曹化淳做处理。紫砂壶烧好后,不能直接用。他在一旁阅读台湾资料,曹化淳先在锅里煮紫砂壶,再换水往紫砂壶里塞满老豆腐继续煮,再次换水刨去豆腐,加入甘蔗再煮。

    等资料看完,紫砂壶也泡了第一壶茶摆在朱弘昭面前。

    握着紫砂壶吸一口,朱弘昭点点头:“忙你的去吧。”

    打发了曹化淳,朱弘昭开始处理积压一上午的密折。

    一封广东密折让他皱眉,不由嘿嘿冷笑:“胆子不小。来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主子爷?”

    两名小宦官进入凉亭,拱手。

    将密折上贴着的加密原件及翻译后的纸条撕下,朱弘昭递给其中一个:“送到大将军那里,让她做好牛刀宰鸡的准备。”

    广东竟然有人要造他的反,可笑不?

    他觉得挺可笑,造反这么大的事情,给下面人十个胆子,没有确凿证据前是不敢开口的。敢开口,就意味着证据十足。

    他想不通,怎么有人还想着造反?

    哪怕现在老奴全盛,此时大明的任何一个军团,两三万人就能平推老奴!

    装备不一样,士气不一样,国朝的军队,他的军队已经脱胎换骨了。